以实验为话题的作文(精选30篇)

以实验为话题的作文(精选30篇)

时间:2023-03-27 10:48

  实验的作文 篇一: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蚂蚁可是一个大力士!小小的蚂蚁,怎么可能是大力士?这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决心去观察观察。

  下午,我拿着几块饼干来到草地上,找到一个蚂蚁的洞穴,把一些饼干屑放在蚂蚁的洞穴旁。这时,几只小蚂蚁闻到了饼干的香味,爬到了地面上。这些小蚂蚁在这座“饼干山”旁爬来爬去,思考着怎样把这座“饼干山”搬回家。只见这些小蚂蚁爬到“饼干山”底下,我一看,惊呆了,小蚂蚁爬到“饼干山”底下干什么?它们不怕被“饼干山”压扁呀?我暗暗吃惊。我揉了揉眼睛,生怕自己产生了幻觉。这时,更吃惊的事情发生了:只见这些小蚂蚁慢慢地用自己小小的身躯背起了这座“饼干山”这些大力士慢慢地驮着这座“饼干山”回到洞里。我心里想:怎么回事?蚂蚁真的是一位力大无穷的大力士?它们怎么能搬起比自己还大还重几十倍的东西?它们不怕被这么重的东西压扁呀?我百思不得其解。这时,洞口里爬出更多的蚂蚁,齐心协力地搬“战利品”——饼干回到家中。

  我回到家,上网查找资料。原来呀,一只小蚂蚁能搬起比自己重几十倍的东西,更别说一群蚂蚁了。

  今天,我亲眼看见了一群蚂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地完成了这么复杂的事情,能举起比自己还重几十倍的东西。看来,只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克服困难。我们在生活中,只要团结一致,勇于面对困难,就一定能成功!

  实验的作文 篇二:

  今天科学课课上,黄老师拿来一些鸡蛋。同学们疑惑了,老师是要我们撞鸡蛋,还是要我们吃鸡蛋?可是鸡蛋太少不够我们吃。

  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黄老师开口说自己煮鸡蛋的时候把生鸡蛋和熟鸡蛋混了起来,要我们现在来区分开。同学们一听,马上你一言我一语的议论起来。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耳边摇一摇,有声音的是生鸡蛋,没有声音的是熟鸡蛋。”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水里,沉下去的是熟鸡蛋,没有沉下去的是生鸡蛋。”有的同学说:“把鸡蛋放到手里掂一掂重的是熟鸡蛋,轻的是生鸡蛋。”还有的同学说得更离谱:“把鸡蛋敲开不就知道了。”最后在黄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决定用最科学的方法——转鸡蛋。

  实验开始了,老师把两张桌子和在一起,叫旁边的同学坐着看,让后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同学们目不转睛地盯着看,哪怕漏掉一个细节。老是拿出第一个鸡蛋,把尖的一头朝下,立在桌子上用力一转,鸡蛋香芭蕾舞演员一样翩翩起舞。同学们叫着:“是熟的!是熟的!”老是拿出另一个鸡蛋,用同样的方法一转。鸡蛋像一个喝醉酒的人一样摔倒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生的!是生的!”就这样,老师拿出了一个又一个鸡蛋转。最后我们分出了三个熟鸡蛋,四个生鸡蛋。[本内容由 乖乖作文 WWw.guaiweng.com 整理]

  这时,我的大脑里出现了一个大问号:为什么熟的鸡蛋能转起来,生的鸡蛋为什么一转就倒。黄老师好像看到了我们脸上的大问号幽默地说:“生鸡蛋里蛋黄、蛋青是液体,中心不稳定,所以不会转动,而煮熟的鸡蛋重心稳定,所以会转动。”

  这次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身边处处有科学,只要你认真观察就能发现。“

  实验的作文 篇三:

  今天下午,我做了一个关于磁铁的小实验,但是却没有成功。

  上午的第四节课是科学课,老师让我们先预习2—3页,我看了三、四遍,觉得很腻,就翻开别的页面,看新的内容。不知不觉,我翻到了49页,页面的最上面是关于做一个小磁铁的实验。我很好奇,想:不如我也做一个小磁铁吧!上面有一幅图像,是一个人左手握着长形磁铁的N极,右手拿稳针,似乎在用磁铁的S极摩擦针。我仔细读了读说明:抓住磁铁的一极在钢针上沿着一个方向摩擦,重复做20—30下,试试钢针可不可以变成磁铁。“难道这样就可以把针变成磁铁了?”我决定抽时间做一次这个实验。

  下午回家,我写完了大部分作业,终于有时间了,恰巧妈妈在缝枕头,我就借了一根针来,说了我的目的。之后,我找来一个长磁铁,按书上说的做。可是我磨了很久那根针还是没有磁性。于是,我改成用圆磁铁。摩擦的时候我怕摩擦太轻了不能变成磁铁,就使出全身的力气用劲地磨,边磨边想:我假如把针做成了一个磁铁,再放到同学们面前展示,他们一定说我棒!越想越高兴,我磨呀磨,磨到了30下时,我本想看一看有没有变成磁铁,但我又觉得多磨一会儿磁性可能就更大了,所以我又继续磨起来。

  我磨到40多下时才停手,用剪刀来检测它的磁性。奇怪的是,针怎么吸不住剪刀呢?我扫兴地把结果告诉了妈妈。妈妈说:“磁铁的磁化能力是有限的,你用这么小的磁铁来磁化针,那就不行,要用一个很大的磁铁才可以。”我很难过,自己的努力全白费了,用那么大力气磨了半天的针,针还是没变成小磁铁。

  妈妈说的对吗?我明天还要做一次小磁铁,查明到底是为什么。

  实验的作文 篇四:

  我的外公是一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他第一次让我做的化学实验是:明矾的结晶。

  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用品。实验的用品有: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明矾、天平、烧杯、药匙、研钵、玻璃棒、纯净水和温度计。然后开始做实验。同时。我也憧憬着实验的成功。

  在外公的指导下,我先用天平称出25克明矾,倒入研钵。我用研钵磨碎明矾,再把明矾分成两份,摆好三角架,在架子上放好石棉网,把小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烧杯中倒入100毫升纯净水。然后在三角架下方放上酒精灯,点燃酒精灯。

  接下来,在酒精灯加热水的同时,将明矾用药匙放入烧杯,一次两勺。每放一次就用玻璃棒轻轻搅拌,直到杯中明矾融化。外公不断地用温度计测水温,让水温保持在摄氏90度左右,当所有明矾都融化在水中的时候,熄灭酒精灯。然后,外公让我拿出小手指肚那么大的一块明矾晶体,轻轻放在烧杯中的明矾溶液中,当做晶核。

  晶核溶解了一点以后,就停止了溶解,这种现象叫做饱和。我们把烧杯送到窗外仔细观察。一小时后,我看见晶核上布满了小小的结晶,它们看起来像一根根尖锐的针。第二天我发现这些结晶迅速长大,外形和原来的晶核很像,而原来的晶核已经像整个大拇指般大小。如果把它横过来看的话,它的左边有一些平整的三角型,其他地方则凹凸不平,而且很容易碎。

  第一次做实验我学到了许多十分重要的知识,例如:知道了明矾的熔点,知道了明矾的晶体是什么形状;还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真是收获颇丰。

  实验的作文 篇五:

  今天,杨老师面带微笑地走进教室,对大家说:“今天运气真好——一大早就捡到了一块烧不破的手帕!”听了这话,教室里一阵骚动,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说:“杨老师肯定在骗人!”有的说:“对!对!的确有烧不破的手帕!”这时,杨老师说:“不信做个实验,怎么样?”“好!好!”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

  于是,杨老师开始做实验了。她先拿出一块上面绘有一只可爱的小白兔图案的手帕,把它放入了含有70%酒精和30%水的混合液体里。等全部被浸湿后,老师再把手帕拿出来,放入另一个事先准备好的盆里,又点燃一根火柴,那火柴上的火苗一碰手帕,整块手帕就立刻被烈火围住,只见火苗越窜越高,火舌足有一尺来高呢!这时,我看到手帕上的“小白兔”在熊熊烈火中“拼命挣扎”,我越看越心疼,真希望火快点熄灭。

  突然一股浓浓的酒精味扑鼻而来——原来是杨老师把火扑灭了。

  接着杨老师再把手帕展示我们看,“啊!完好无损!”有人惊奇地喊道,“呀!太神奇了!”我情不自禁地想。正在我们惊奇又纳闷的时候,杨老师给出了答案,原来:酒精是易燃的,而水是吸收热量的,在燃烧的过程,水一面吸收热量一面将火与手帕隔开,这样,手帕就不会被烧破了。

  啊!科学真奇妙,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去争取探索更多的科学的奥秘!

  实验的作文 篇六:

  每当我再摆弄起电路零件,听蜂鸣器鸣叫;每当我再次栽培一些小植物,看嫩芽儿一点点茁壮成长;每当我再次看水的波纹,看漩涡,水花与水波扩散,都会想起第一次做的硫酸铜结晶实验。

  我看到这个实验是在一本有关科学的漫画上,硫酸铜那幽深而晶蓝的结晶以及在阳光下那莫测的反光让我喜爱不已,便与爸爸做了这个实验。

  那时,我对实验很不熟悉,什么方法,什么步骤也一窍不通,连准备器具对着书,照着说明单也找不清楚。刚开始对实验挺绝望的。还是爸爸与我一起看着书规划了实验步骤,才开始进行实验。

  许多危险的器具让我望而生畏,这个也有毒,那个也有毒,这个不能直接接触,那个也不能接触。小心翼翼了半天,才好歹拿出硫酸铜、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称、玻璃棒、烧杯、药匙及一些辅助物品来。

  实验开始,我和爸爸称出了3克幽蓝的硫酸铜一一依旧小心翼翼,颤颤巍巍,因为电脑上说皮肤接触硫酸铜,会出现很多疾病,现在想来,对于家里纯度较差的那点硫酸铜,碰也没什么大碍,称好后,将硫酸铜加进了大概30毫升的水中。

  下一步就是加热并溶解了,点燃酒精灯,这我还比较在行,因为早已点过多次了。点燃酒精灯,推到三角架下,放上石棉网,放上烧杯,一气呵成。而搅拌,爸爸看我抓着棒在里面乱捣一气,就把这活揽了过去,随着硫酸铜的溶解,水逐渐成了幽蓝的美妙液体,我仿佛入迷了,蓝色的溶液在我眼前晃荡。

  溶液渐渐冷却下来,我们把它晒在了太阳下,等水蒸发后,结晶就形成了。

  三天后,幽蓝的结晶形成,其中,还有一个由几块长方体组成的花朵。

  我的第一个实验在幽蓝的结晶的光中落幕了。

  实验的作文 篇七:

  今天,在我进教室时,就发现桌上放了一个玻璃杯和一瓶碘伏,还有一盒火柴,我还以为是谁受伤了呢。

  等上课了才知道,这节课要做一个叫《变色的碘》的实验,老师说着就开始做了起来,老师在玻璃杯里倒了少许的水,然后再把碘伏滴上五六滴进去,碘伏开始扩散,像一条条小鱼一样,轻轻一晃,水就成了淡淡的棕色,在灯光的照射之下变得晶莹剔透,美丽极了。老师拿出三四根火柴点燃之后,迅速放到水里头,两者接触的一刹那火柴就灭了,之后迅速盖上盖子,再等了一会儿,杯子里就有了像纱巾一样的烟雾,铺满了整个玻璃杯,薄薄的,若隐若现。

  过了一会儿,老师神秘的笑了笑,像刘谦一样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老师把杯子举起来轻轻地摇了摇,溶液一下子又变成了透明的。我们张大了嘴巴,瞪大了眼睛,很是惊讶。

  老师又让我们试,我和几个男生就去了。我先滴了几滴碘伏在装有水的杯子里,我晃了晃,一看成浅棕色的了,这好像我最爱喝的果啤一般,真想尝一尝。这时我一看,一个男生划火柴老是失败,我赶紧抢过来说:“我来吧。”他就给我了,我拿出三四根火柴同时划着,我立即扔了进去,他也迅速盖了盖子,明明玻璃杯里面有烟,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摇他,玻璃杯里的溶液都不变色,我们不服气,换着人摇晃着,但也不能改变什么,到了最后我才知道是碘伏放多了。

  今天的实验非常的有趣,只要多观察多动手,就会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实验的作文 篇八:

  周末上午,我带着空矿泉水瓶去参加萧报小记者召开的干冰实验。

  我们到了活动地点,先在空水瓶里灌了些水,灌完水后,有眼尖的同学发现桌上有个大保温杯,旁边还有杯子,酒精灯……奇怪,这么大热天,拿保温杯干吗?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活动开始了,水晶老师打开保温杯,只见她戴上厚厚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拿出一颗小小的、半透明的冰块,原来这就是干冰,紧接着,水晶老师把干冰放进了一个装着水的杯子里,一阵白气冒了出来,惊呼声此起彼伏,这气体又像烟又像雾但是没有味道。水晶老师说,这是因为干冰在遇到温度比他高的水开始溶化,变成另一种形态,也就是二氧化碳气体。哇,原来二氧化碳也可以变成固体,只是这种固体太冷了,听水晶老师说,二氧化碳只有在-78。5摄氏度以下才能变为固体的干冰。

  接着,水晶老师又以这条知识点为基础,讲了二氧化碳的许多特点,比如:干冰遇到水,因为温度原因形成二氧化碳后隔绝氧气,使火源被及时浇灭,所以灭火器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原理。二氧化碳是典型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北极冰川溶化。在这两个知识点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二氧化碳能灭火的这一特点。

  最后,水晶老师分给我们每人一块干冰,我们看着干冰在水里“沸腾”,一点点消失在水中,还冒出白气,干冰真是太神奇了!

  实验的作文 篇九:

  又是一节科学课,我好激动啊:不知老师要教什么有趣的内容,还是要做趣味的实验呢?

  “太棒了!”科学老师端着一杯液体和一些其他的东西来到了课室。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要做实验了,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老师一拍桌子,说:“安静!”我们立即安静下来。

  老师拿起那杯白色的液体,老师一说,我们才知道那是牛奶。老师又拿起一瓶白醋,问我们:“你们知道热牛奶和白醋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吗?”“不知道。”我们回答。

  这实验真是有趣啊!

  实验的作文 篇十:

  今天,我们的科学老师毛老师拿来了一大袋电池、导线,还有几十个小灯泡,“吧嗒”一声放在了讲台上!

  我们都非常疑惑:要这些东西做什么呢?只听毛老师说:“今天,我们要来做场实验,就用电池和导线让小灯泡亮起来!”

  “耶!”听到是实验课,我们全都情不自禁地欢呼了起来。电池、导线和小灯泡终于到手上,不过有些同学犯难了,我也和他们一样:到底该怎样让小灯泡亮起来呢?时间不等人,我一边想一边试。

  首先,我把灯泡轻轻地放在电池上,然后拿起导线,在电池和灯泡之间不停地摆动。咦?怎么就没用呢,我急得都快哭出来了。随后,我又试了许许多多的方法,可不争气的小灯泡就是不给我面子,连一点儿火花也不曾闪现。

  听着越来越多的同学们兴奋的喊声“成功啦!”“小灯泡亮了!”“真是太好玩了!”我心急如焚,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又试了多次,但都没有成功。

  我想: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不都失败了几百次、几千次才成功的吗?我这点小失败,怎能放弃?

  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成功。这次:我先把小灯泡放在电池突起的一边,然后,我把导线的一头连到电池的另一边,把导线的另一头连到对面的小灯泡的底端。“成功了!”小灯泡放出了灿烂的光芒,我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

  这是次有趣、难忘的实验,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不能轻易放弃的道理。同学们也去完成一场实验吧,它一定会让你明白许多道理!

  实验的作文 篇十一:

  一天早晨,我在,上看到一个用醋酸或柠檬汁当墨水写字的科学小实验,觉得很有趣,便自己动手做起来。

  我向妈妈要酸醋,可妈妈说没有,我又向她要柠檬,她又说:"柠檬贵,难买。"我正着急,爸爸说:"不用柠檬也可以呀,你妈妈买的橘子里也有柠檬酸呀!"我听了连忙取来一个橘子,将它切开使劲捏起来,橘子汁溅了我一脸,我好不容易才挤了一小杯。"墨水"做好了,我拿了一根棉签做笔,使开始用"笔"醮着"墨水"在白纸上写起字来。我写了一行:王路晴做的小实验,请爸爸妈妈参观!

  一会儿,"墨水"干了,白纸上却什么痕迹也没有。我神神秘秘地把这张"白纸"递给妈妈:"妈妈,您看!""看什么?什么都没有哇?"妈妈拿着纸左看看,右看看茫然地瞪着我。我开心地说:"您等会就知道了,"我边说边点燃事先准备好的一支蜡烛,将白纸放在烛火上烤,烤着烤着,奇迹出现了,白纸上显现出一行淡黄色的字来,而且字迹渐渐由浅变深,由橘色,金黄色变成降红色。爸爸,妈妈都和我看呆了。爸爸笑着问我:"你知道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吗?"我摇摇头。妈妈说:"酸一加热就会使酸性加强,

  因此,白纸受热的时间越长,酸性加就越大,写的颜色就越深。这里面更多的科学道理,要等你将来中学学化学时才会懂。"

  科学小实验真奇妙呀!

  实验的作文 篇十二:

  今天的游戏让我大吃一惊,竟然说要捞沉船,捞船?哪儿来的船?在哪捞?怎么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老师走上讲台,笑眯眯地跟我们说:“今天的实验就是研究沉与浮。”只见老师拿来一个鱼缸,鱼缸里装满了水,老师拿来一个盒子,放进水里,盒子浮起来了,因为盒子是空心的。接下来,老师把一个小铁片放进水里,小铁片沉下去了,因为小铁片是实心的。又一会儿,老师又拿来一瓶酱油和瓶油,老师分别把它们两个都滴几滴进水里,奇怪的'是,酱油沉下去了,油却浮起来,同样有油字,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老师回答说:“因为酱油双水重,所以沉下去了,而油比水轻,所以浮起来了。”

  之后我们分成三队,每队有7个人,我们队领了浮物后,老师就把我们给带到走廊上去了。走廊上有三个塑料箱,每队用一个,箱子里都装满了水。我们队先用卷尺测量水位。水深28厘米。我们先用一个可乐空瓶(我们的船)放进水里,可乐瓶是浮着的;然后我们往可乐瓶里倒入三分之一的水放进水里,可乐瓶还是没有沉;接着倒进三分之二的水放进水里,可是只有可乐瓶身体沉下去了;最后我们把可乐瓶装满水再放进水里,可乐瓶终于沉下去了。

  轮到打捞“沉船”实验了,我们赶忙干起来了。一会系,一会绑,就在我们快要弄好的时候,事故发生了,我们的绳子突然断了。我们连忙重新补救,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想到这么一断,竟然让可乐瓶浮起来了,所以我们队赢了。

  哈哈,听完我的介绍,你是不是知道不用在海里,也能捞透船呢?你动心了吗?快试试看吧!

  实验的作文 篇十三:

  火山喷发是一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想必大家都在电视上见过,但却不能亲身体验。这天,我和爸爸就用生活中常见的东西来做一个“火山喷发”的科学小实验。

  实验前要先准备一些材料:一包小苏打粉、一瓶白醋、一些洗洁精、一小瓶红色颜料、一个玻璃瓶和一个小盆。

  实验开始了,我先小心翼翼地把小苏打粉倒进瓶子里铺满杯底,再把红色颜料和洗洁精倒入瓶中,然后拿起瓶子左右晃动几下,耐心地等待小苏打粉完全溶解,最后,我忐忑地向瓶口内倒入一点醋,转过头对爸爸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你可别眨眼啊!”爸爸对我会心一笑,我们都屏息凝视着,说时迟那时快,奇迹真的发生了,瓶中的红色液体如魔术般变成了泡沫,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红色泡沫在玻璃瓶中蠢蠢欲动,不时发出“咝咝咝”的响声,它源源不断地向上涌,突然像一匹脱了缰的野马,疯狂地从“火山口”喷涌而出,顺着瓶口一泻而下,流到了盆中。怪不得实验名叫“火山喷发”呢!

  “火山”为什么会喷发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爸爸摸摸我的头,向我道出其中奥秘:“小苏打粉与醋会发生化学反应,可以产生大量的泡沫,洗洁精也起到了催化作用,可以使泡沫增加,就像你喝的汽水一样,摇一摇就会产生泡沫。”听了爸爸的解说,我恍然大悟。

  通过这次实验,我发现生活中的科学无处不在,科学源于生活,我们要去探索,去发现。

  实验的作文 篇十四:

  “好,现在我来给大家发一些小灯泡,你们发的小灯泡可能是好的哦,呵呵……”没错,这时候胡老师又要给我们做一个关于电路的实验呢!

  我小心翼翼的接过小灯泡,想了想老师说的话,小灯泡可能是好的但可能是坏的。要用好的电路来测一测到底好还是坏的。于是,我把小灯泡放到了装灯泡的位置轻轻地转了转,深怕自己把小灯泡弄坏了。可是小灯泡转紧了居然没亮,我望着这只“缩头乌龟”不知道如何是好!

  可是,老师就仿佛是个严格的老板,这个实验还没成功。老师又让我们做另一个实验了。老师给了我一组亮不起来的电路,让我们从中检查出其中哪个东西坏掉了。而且每个小组都要比赛!我听了这个消息非常没信心,就犹如一个将要参加大考的学渣一样。这时候开始比赛了,我垂头丧气的把坏掉的电路中的个部位的零件拿出来试了一试。这个时候我发现有的同学手都在发抖,有的同学连东西都掉到地上了,还有的同学的电路都断路了等等……

  那时,只有我最冷静了,虽然我那时闷闷不乐但是我还是小心翼翼的把电路搭好。最后我竟然得了第一名!我听了这个消息一蹦三尺高,高兴的不得了。

  最后,我终于知道了之前那小灯泡为什么不亮了,原来是螺丝没转紧,下次我还是要多多注意啊!

  实验的作文 篇十五:

  我喜欢体育运动,它能增强我的体质;也喜欢读书学习,它能增长知识;但我最喜欢做一些有趣的实验,它能带来很多惊喜和奥秘。

  一天我在电脑上看到了一个实验,名字叫“气球吸杯子”。我感到很好奇又疑惑不解,小小的气球怎么能吸起杯子呢?我带着满脑的疑惑来到厨房,想亲自实验一下。

  我先用水壶烧了一壶开水,之后把烧好的开水倒进了一个塑料的水杯里,让水在杯里停留了一小会儿,再把水倒了出去。然后趁热把冲好气的气球放在杯子上,用手轻轻的按了一会儿。我满怀期待的看着气球,它倒底能不能把杯子吸起来呢?

  一分钟后,我把手拿开,再拿起杯子,令我惊讶的事情发生了,不管我怎么晃动杯子,气球都没有掉下来。我又提起气球使劲的摇晃,可杯子还是和气球紧紧地连在一起,就好像它们成了一个不可分开的整体。过了一会儿,我把气球从杯子上拔了下来,再重新放在杯子上,可是这回气球却吸不住杯子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我好奇地去“问”知识渊博的电脑。原来,当茶杯里的热空气慢慢变冷时,杯子内的压力比外面大气压要低,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通过这个小实验,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我们亲手去实践,才能探究并知道其中的奥秘!

  实验的作文 篇十六: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不,这次的蚂蚁实验,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

  这个星期的双休日实在无聊,爸爸上班,妈妈煮饭,而我呢,被“囚禁”在“监狱”书房里埋头苦干。我那不安分的心早已挣脱了这把枷锁,透出窗外,自由飞翔……也许妈妈会让我解放?也许爸爸会急忙从公司跑回家,嚷着要带我去KFC?太多太多的想法从我的小脑瓜里蹦出来。“在干吗呢?写作业!”妈妈“狮吼功”又朝我开炮了。没办法,写呗!

  “沙沙……”书房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我的写字声。突然,一只蚂蚁,从空中落到我的作业本儿上。“不会吧?”我叫了起来。“从那么高地方掉下来还没死?”我连忙用手掐起这只怀有绝技——“铁布衫”的蚂蚁,上上下下仔仔细细地观察了一遍。“要不来做个实验?”说着,我便兴致勃勃地把蚂蚁丢到地下。只见那只蚂蚁像体操运动员似的,平平稳稳地落到地上。我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惊呆了。于是,我又反反复复地实验了几十次,结果还是不变如一。我又掐起蚂蚁观察了个“里外透”,只差用X光照了。不过,这反而更激起了我的兴趣。我打开电脑,打入“蚂蚁为什么摔不死?”这几个字,一敲回车键,答案立刻出来了。原来啊,蚂蚁有8只脚,可以使它在空中巧妙地保持平衡,从而造就了摔不死的“神话”

  这次的蚂蚁实验让我懂得了:凡事都要相信科学的解答。

  实验的作文 篇十七:

  童年是一首诗,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时不一定是在玩耍,有时是求知,有时是实践,有时是阅读……最令我难忘的莫过于是三年级的一节综合实践课。

  记得三年级时,教综合实践的老师是黎老师,老师通过让我们做几个有趣的实验,使我们学到了不少知识。其中,我最喜欢的实验要数用PH试纸来做的实验。

  老师让同学们去买一些PH试纸来学校做实验,可我们班就只有我和另一名同学带了试纸,于是,老师拿了我们两名同学的试纸来做实验。首先,老师拿出她带的浙醋、白开水和鸡蛋清,我拿出我带的食醋和盐水。然后,老师撕下了一张试纸,把它放在食醋上,奇迹就在这时候发生了,同学们也都把眼睛睁得大大的,原来,试纸一碰到食醋就变成了红色,是偏强酸性的,酸度是一到二之间。紧接着,老师拿出了一个神秘物品,它白白的,可以流动,它到底是什么呢?过了一会儿,老师揭晓了答案,原来这就是洗衣粉水。我们又撕下一张试纸一测,试纸一下子就变成了深绿色的了,原来洗衣粉水是偏强碱性的。很快就到了下课时间,老师再一次撕下了一张试纸来测鸡蛋清,发现试纸变成了浅绿色的了,原来鸡蛋清也是偏碱性的,属弱碱性。

  小小一张试纸,让我学到了许多知识,真是太神奇了。

  童年匆匆走过,但这次有趣的实验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永远也抹不掉。

  实验的作文 篇十八:

  有一个晚上,我在饭店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只死蟑螂躺在地上,被一只蚂蚁发现了,它急忙爬回洞中,带来了一大群蚂蚁,只见它们有的咬着蟑螂的头,有的拖着蟑螂的身子,有的拽着蟑螂的脚。等准备好后,它们齐心协力拖着蟑螂向前爬去。一会儿,一只蚂蚁不行了,随行的蚂蚁便及时替代上去,整个觅食行动进行得有条不紊。

  看到这一现象,我心中产生了许多疑惑。蚂蚁为什么要在夏天时觅食呢?它们怎么抬得动比他们大那么多倍的动物呢?这些问题,我百思不得其解。回到家中,我打开了《少儿百科全书》,在上面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一般在夏天觅食,将食物搬进洞中,待到冬天时再慢慢享用。蚂蚁身躯虽然渺小,但它们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以它们能抬起比自身重50多倍的东西。

  其实,在自然界中,类似蚂蚁觅食的现象还有很多。比如:犀牛与犀牛鸟互惠互利;导蜜鸟与蜜獾团结协作,共同享用蜂蜜;藏羚羊在绝望之中,能迅速合作,共同逃生……

  动物界如此,人类亦如此。有一个外国科学家来到中国做了一个瓶口脱险的实验。结果,小学生们只用了仅仅3秒钟就全部逃出了瓶口;在盛大的音乐会上,乐师们在音乐家的指挥下,演奏出了一曲曲慷慨激昂的交响乐。

  由此可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有所成就。

  实验的作文 篇十九:

  终于写完作业啦!我把笔一丢,直奔实验箱,把材料和工具倒了一地。

  我郑重地戴上手套和护目镜,像个大科学家一样,神情严肃地选择实验项目,但实际上心里却如大海般汹涌澎湃,既紧张又兴奋。很快,我便选择好了实验项目-火山爆发。

  我放松情绪,根据实验教程一步一步地操作:调好色素水,滴入食用油,洒入小苏打和柠檬酸,搅拌均匀。到了最关键的一步了,我一边想象着火山爆发的壮观景象,一边把泡腾片丢进了实验杯里……但是,事与愿违,被子里连一点动静都没有,实验失败了!我叹了口气,失望极了,兴奋的火苗瞬间熄灭了。

  “放弃,岂不可惜?”我把刚才的实验过程重新梳理了一遍,查找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然后又重整旗鼓,认真做起实验来。我先向直身瓶中倒入温水,滴入色素搅拌均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食用油倒进瓶内,此时,金黄的油浮在淡蓝色的水面上,好看极了。最后,我屏住呼吸,哆哆嗦嗦地把泡腾片轻轻放进了瓶子里……“哗”,“火山”刹那间爆发。一开始,是一些小泡泡三五成群地聚集在一起,慢慢地,它们像温泉一般,在瓶子里沸腾起来,紧接着,猛地喷了出来。实验成功啦!此时此刻,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下定决心,克服困难去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

  中午我懒洋洋地坐在椅子上看作文书。小作者的作文让我入了迷,我看见其中一个系列是写做实验的,突然,我心血来潮,自己也来做一个小实验!

  纸杯里盛了水还会在火中燃烧吗?我一定要搞个究竟!

  我在家里找到了一个废的纸杯,往里面装了一些水,然后让爸爸给我提供一个打火机。一切准备好后,我高兴地笑了。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柔弱的纸杯怕不怕火炼呢?我倒要看看。

  我把纸杯移到打火机上面,点着火,那火焰像蛇一样贪婪地舔着纸杯底部,几秒钟后,杯底已经被火焰烧得“面目全非”了,原来的“小白脸”已经变成了“包公脸”,可其它地方没有变化,即使过了几十秒中,纸杯也还完好无损!我想:这是其中盛了水的原因吗?如果没盛水的话,会不会着火呢?

  带着疑问,我又找了一个纸杯,没有盛水,把它放到打火机上方,点着火,那火蛇又开始攻击杯子,不一会儿,纸杯就被烧成了灰烬。和书上告诉我的实验结果完全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我经不住答案的诱惑,上网查了一下资料。

  原来纸杯的燃点很低,里面又只有空气,就算是打火机那么微弱的火也能轻易把它点着。加入水后,由于水有良好的吸热性,把打火机提供的热量都吸收了,所以纸杯就点不着了。

  虽然书上告诉了我实验的结论,但我觉得,自己亲身做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才是最完美的结论。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一:

  开始做实验啦,名字叫“吹不灭的火苗”。我感觉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火苗是轻而易举就能吹灭的呀?我满脑的疑问,感觉老师在骗我们呀!

  实验道具分别是:一张白纸、一个打火机、一卷胶带。先把纸卷起来,然后用胶带把白纸的角粘起来。把打火机一按,“啪”,打火机上的一个小孔里冒出了火。这实验到底怎么做呢?我很想知道。

  开始啦!我们先让戴玮泽来吹火苗,看看能不能吹灭。他先吸了一口气,然后用力把气吐出来,可火苗就是跟他作对,就是不熄灭。吹完了她上气不接下气,脸红彤彤的。第二次轮到姜泽轩了,他也吸了一大口气,用力地把气吐了出来,可火苗还是没被吹灭,像跳起了舞,那一张白纸都给吹飞了,火苗纹丝不动。他两次都没成功,都失败了。火苗像在说:“来啊,来啊,来啊。你吹不灭吧!你就是吹不灭我。”

  接下来,女生来吹了!朱俪娜第一个来吹,老师就把圆桶倒过来,开了打火机,她一吹,哇!她只是轻轻一吹,就把火苗吹灭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之前男生吹得脸红红的,上气不接下气,而我们女生只轻轻一吹,火苗就消失啦?

  原来男生吹小口洞的时候,气全散开了,而女生吹时是小口对火苗,气都集中起来把火苗吹灭了。当然,男生吹不灭,女生吹得灭了啦!

  这个实验太好玩了,生活中也有很多实验,等你去发现哦!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二:

  大家一定见过广口瓶和鸡蛋吧!那你们见过瓶吞鸡蛋吗?啥?没见过,那就来我们班看看吧!我们今天的课程嘛,就是“瓶吞鸡蛋。”瓶吞鸡蛋要准备的材料有:一个熟鸡蛋、一个广口瓶、一张纸和一个打火机(火柴),就可以了。

  我们的老师拿着一个鸡蛋,把那原来光滑的鸡蛋轻轻在桌子上敲了一敲,那光滑的身上顿时就长出了几条“皱纹”,老师又把“她放在桌上滚了滚,“皱纹”变得越来越多了,老师再沿着这些“皱纹”把“她”的壳去了。就露出一层光滑而白嫩的肌肤。接着,老师又把“她”小的那一头放入瓶子里。这时,同学们仿佛听到了鸡蛋与瓶子之间的参谋长:瓶子说:“大胆鸡蛋!你竟敢塞住我的嘴,看我不吞了你!”鸡蛋在说:“呸,我就是塞住你的嘴,你有本事,你就吞吧!我可不怕。”

  然后老师叫一个拿着鸡蛋,用打火机点燃了纸放入瓶子。同学们瞪大眼睛,想看看鸡蛋能不能落到瓶子里。老师又叫那个同学把鸡蛋放上去,嘿,鸡蛋一放上去,就奇迹般徽号上滑。最后完全被“吞”掉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喊出“哇!”

  者问:“谁知道鸡蛋为什么会被瓶子吞掉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答案,老师见我们一脸疑惑的样子,告诉我们:“因为纸燃烧用尽瓶中的氧气,而鸡蛋堵住瓶品,外面的氧气进不来,这时,瓶外的大气压强高于瓶内的大气压强,表面光滑的熟鸡蛋就压进了瓶中。懂了吗?”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同学们若有所悟的点点头,我回家也要表演给爸爸妈妈看。

  经过这一次的体验,我懂得了: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学问,只要肯探索,就一定会发现。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三:

  大家都知道鱼儿是离不开水的,但是今年过年,我却发现妈妈买回了一条可以离开水而活着的“怪鱼”。这只怪鱼的鱼嘴和鱼尾用一条绳子系着,即使一天不沾水,鱼也不会死掉。妈妈告诉我,这是家乡独特的一种传统技术,可以让鱼出水后存活更久,还能除去鱼肉的污泥味呢。

  我对这种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这是真的话,弓好的鱼儿能存活多久呢?弓大鱼比弓小鱼是否有更高的成活率呢?这种“弓”的技术是否又适合其他水生动物呢?想起科学老师说的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好奇的我终于忍不住亲自动手验证一番。在爷爷的帮助下,我有幸观看了一位大伯弓鱼的全过程,大伯手法娴熟,当场用“绳索”一端穿过鱼鼻扎牢,另一端绑扎在鱼的尾巴下,过一二小时后,再在鱼尾的上部用草绳绑住,把鱼弯成弓形,这叫“重绑”。大伯告诉我,弓鱼的力度要适中,才可上市销售。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从市场里买来了一大一小两条鱼和五只活虾。照着大伯教我的手法,我把这七只“小可爱”都弓了起来,虽然有些“残忍”,但为了实验不得已而为之。“弓”好半个小时中,我观察到了它们的晃动,证明鱼虾们都还活着后,我便安心去睡觉了。经过一个晚上,它们还活着吗?早上起床后,我第一时间就跑到了阳台,惊喜地看到了鱼鳃的张合,但相比大鱼来看,小鱼出现翻肚皮的现象,已经奄奄一息了!但接下来虾们的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被“弓”起来的五只虾确定无疑地死了,用手摸摸已经变得僵硬了,“弓虾大法”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经过这次动手实验,我得出了一个结论:“弓鱼”大法虽然有效,但离开水的鱼儿活得很艰难,即使存活,时间也有限。小鱼虽然用“弓鱼大法”可以延长离水之后的“寿命”,但效果没有大鱼好。虾这一种物种,恐怕是不适合也不需要用“弓鱼大法”的,“弓虾技术”暂时是行不通的。

  这次实践真让我回味无穷!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四:

  周六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去做实验——“救火英雄”。今天的实验内容是怎么灭火。你知道的其实太简单,是不是想到用水啊,其实还有其他的方法呢!

  今天给我们上课的是哈士奇老师和史迪奇老师。他们穿着白大褂,哈士奇老师还戴了一顶卷发毛,超级搞笑。我们每个小朋友也穿了白大褂,做实验都需要穿哦!他们先做了自我介绍,还让大家介绍自己。

  现在正式开始做实验了。老师说要形成火,是需要氧气的,我们要灭火,就是要隔绝氧气。老师介绍了第一种灭火的方法:用沙子灭火。他告诉我们,沙子先生一屁股坐在了火焰先生的脑袋上,火焰先生就呼吸不到氧气了,所以它就灭了。要注意的是沙子不能一点一点的去灭火,必须一下子全部盖住火焰。老师还说家里锅着火,最简单的方法是用锅盖盖住。

  第二种方法是用干冰灭火。我知道干冰就是固体的二氧化碳,它的温度是零下78度,温度一高它就看不见喽。

  第三种方法用泡沫来灭火。我们体验了如何使用抽滤瓶,这里面也放了干冰,还有热水。

  介绍完三种灭火方法后,老师让我们自己做了一个小灭火器,还用这个灭火器灭了蜡烛的小火。看见火都被灭了,我们都非常开心,还拍了一张欢乐的合影。

  我觉得做实验很好玩、很有趣,能学到很多的知识,让我们变得更聪明。我推荐大家都要去上实验课哦。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五: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今天上了一节什么样的有趣课吗?来,,我告诉你,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实验课。

  上课了,蔡老师拿出一袋盐和一包胡椒粉,老师要做什么呢?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嘀嘀咕咕,议论纷纷。一会儿,蔡老师让我妈仔细看,他先在盘子里倒一点盐,再倒一点胡椒粉,用一根筷子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搅拌在一起。同学们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看,整个教室非常的安静,我的小心脏扑通扑通的跳,连眼睛都不敢眨,生怕看不到那个奇迹。

  这时候,听见蔡老师说,今天我们把胡椒粉和盐巴分离开来,我想,胡椒粉和盐巴怎么分离呢?难道是盐巴一边,胡椒粉一边,正想着,只见蔡老师拿了一件旧衣服铺在下面,接着拿了一个塑料勺子使劲在上面磨擦,不一会儿磨出电来了,再把勺子放在盘子里,胡椒粉被吸上来了,一点一点地吸上来了,真是奇迹啊!我看的非常地专心,心想回去可以做给爸爸妈妈看了,心里面美滋滋地。

  因为胡椒粉比较轻,而盐巴比较重,胡椒粉就像调皮的男孩子被静电轻轻地吸上来了,盐巴像女孩子乖乖地躺在盘子里,

  今天蔡老师给我们上课,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而且让我懂得了科学知识。我非常开心,以后会我更认真地上好每一节课,谢谢蔡老师精彩的实验课 。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六:

  看芝麻开门的时候,看到了一个问题,就是用纸给烧开水吗?我问爸爸,爸爸说那我们一起做个实验就知道啦。

  吃完晚饭,爸爸说我们开始做实验吧,我高兴地听爸爸的话准备东西。爸爸让我准备了蜡烛、报纸和铁丝,还有钳子和打火机。由于我不会做,只有看的份啦。

  爸爸先用铁丝做成了一个架子,架子只有两条腿,但是爸爸想了个办法,让两条腿的架子站了起来,因为他把一条长腿WO了一下,爸爸说这样就稳定了。爸爸又用报纸折了一个小碗,接了水后,放在架子上点燃了蜡烛。但是刚点上蜡烛,水就漏了出来,纸杯破了,实验失败了。

  爸爸说让我们总结一下这次失败的原因,我们考虑了一下,可能是纸太薄了,还有报纸的吸水性强,应该换一种厚一点的纸再试一次。想了很久,我们忽然想起还有手工用的折纸,不知道可不可以。说做就做,马上就折纸做了一个纸杯,状上水,果然很好。

  开始没有什么动静,只是杯底被烧黑了。渐渐地纸杯里冒起了烟,还从杯底冒起了小汽泡,可是很慢,一共用了二十多分钟水都快耗干了还没有开,纸杯的其他地方撑不住了,水又渗漏了出来,这次还没有成功,我们的目标是让水烧开。

  今天的实验只能做到这里了,经过这次实验我学会了,纸杯可以来烧水。实验真有趣。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七:

  期二下午第二节课时,程老师简单地总结了第六课的方法。然后对我们说:“我们来做一次小实验。”接着,老师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纸包,打开一看,是一张长方形的、薄薄的纸,纸上面有一些碎纸片。老师把纸放在讲台桌上,又从讲桌里拿出一个白色的,挺大的三角板。然后举起三角板问大:“谁能用这个三角板把纸吸上来?”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举起手来。

  老师让同学们把手放下,叫没举手的邢进同学上来做这个实验。邢进来到讲台前面,左手拿着三角板,右手摸着头。脸上露出为难的样子。他心想:老师给我出了个难题。我怎么才能把这些小纸片吸上来呢?他先用尺子试着吸了几下,可是都没有成功。怎么办才好呢?他急得直抓头。老师见他这样为难,就让他回去了。同学们又一次举起手来,有的同学还离开了座位。有的同学叫了起来:“我来!我来!”老师又让王秋华同学来做。

  王秋华大大方方地来到讲台前,拿起三角板,在头上擦了几下,然后把尺子放在离纸片一寸左右的地方,只吸上来三、四片。她又在头上擦了几下,又试了一次。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盼望着纸片能被尺子全吸上来。啊!吸上来了!纸片终于全被吸上来了。同学们和老师都笑了。最后,老师让大家把事先准备好的尺子、纸片拿出来,每个人都亲自做一次。同学们听了,高兴极了,便立刻动手做起来。我们做完实验以后,老师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纸片为什么会被尺子吸上来吗?”大家回答说:“尺子能吸住纸片的原因是摩擦生电。”这时,我想起我每天梳头的时候,头发就发出嗞嗞的声音,原来是摩擦生电。

  多有趣的小实验,又使我增添了新的知识。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八:

  今天,我在家里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你们想知道吗?

  首先,我准备了一个透明的杯子,往杯子里倒进了大半杯的油,小半杯的水。哇!当我把水倒入油里的时候,水这个“大力士”竟然把油给“托”了起来,使油浮在水面上。然后,我又用滴管在瓶子里吸了几滴色素,放入杯中。

  “啊”,过了几分钟,小绿豆状的色素穿过油的世界,浮在水面上,它们的身体纷纷化作层层薄雾,逐渐溶化,一丝一丝地把水染成了绿色的仙境。

  接下来,我要放泡腾片了,看着手中的泡腾片,我担心起来,泡腾片放进去时,杯子里的油会不会喷到我的脸上?想到这里,我的手颤抖起来。

  “扑!”一不小心,泡腾片从我手中滑入了杯子里,吓得我连忙后退了几步,但油并没有喷出来,而是在杯子中间引发了一座“小火山”,它不断喷出绿色的“岩浆”,大豆般的“岩浆”如炮弹一样冲上去,又像暴雨一样落下来,过了一会儿,“小火山”变成了一条“大水龙”上下翻滚,扭来扭去。“叽哩咕噜”泡腾片变得越来越小,“大水龙”身上冒出了许多密密麻麻的小泡泡,这使它的身体越来越细,最后“大水龙”消失了,“岩浆”也不见了,杯子里恢复了平静。

  哇,这太神奇了!我想,科学世界一定还藏着许多有趣的秘密,它们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实验的作文 篇二十九:

  记得那次还是五岁那年的夏天,我跟着我哥无聊地坐在树阴下乘凉。知了在树干大声地叫着:“热啊!热啊!”没有一个人愿意出来玩耍,舒服地躲在阴凉的空调房里。水泥路好似也被太阳融化了一般。

  可就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我们家居然停电了,比起家的闷热,那还不如在外面树阴下凉凉呢。就在这个时候,一队蚂蚁闯入了我的眼睛。它们有序地排成一队,向前进发,我聚精会神盯着它们看。突然,我的眼睛亮了起来,心中有了个好玩的主意!我跟哥哥说了,就开始准备我们需要的玩意儿。

  我跟哥哥抱下来了一堆瓶瓶罐罐和一个无针针筒,就开了我们的灭蚁药水“化学实验”。我先以水为底料,再加入食醋、泡沫水,各种的神奇玩意儿。终于,我的“生死武器”完成了。我小心翼翼地将水袋进了针管,眯着眼睛,瞄准了蚁群,“啪!”灭蚁水把蚁群打了个七零八落,眼看着蚂蚁大军全军覆没了,我跟我哥欢呼雀跃。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蚂蚁大军毫发无损,重站了起来,继续行军。我不禁有点失落,可我化失落为动力,继续想开发出“二型”武器。可还没等我们开始研发,我妈就回来了,看见我们这样糟蹋,把我们骂了个“狗血淋头”。后来长大后才知道,蚂蚁是勤劳的代表,我们也不能这样对待动物们。

  每当想起小时候做的事情,心中总是十分的想笑,当年做的事情真的太有趣,太幼稚了。

  实验的作文 篇三十:

  我做过很多实验,每一个实验都可以让我们懂得一个道理。今天,我们班要做一个实验,名字叫:“吹不灭的火苗”。

  我听了这个名字,是满脑的疑问,还很惊讶!世界上怎么会有“吹不灭的火苗”呢?火苗不是一吹就灭了吗?火苗的威力很小,会有吹不灭的可能吗?

  做实验一定要有实验的道具,做这个实验的道具有打火机和一张白纸。老师拿出白纸的时候我感觉很惊讶,老师拿白纸有什么用,不是越烧越旺吗。老师又把白纸卷成漏斗形,我觉得像一个喇叭,也像一枚子弹。

  我们先请龚琪骏做的实验。他有一个道具是漏斗。他用漏斗小头朝着自己的嘴巴,大头朝外面。我们对他充满信心,相信他一定吹得灭火苗。龚琪骏开始吹起了火苗,可是他用再大的力气也吹不灭火苗,火苗反而还在高兴的跳舞,火苗好像在说:“就你这小样,还想吹灭我。”

  老师又让李欣宸来吹火苗,她是拿漏斗大头朝着自己的嘴巴,小头朝外面。我想:她是个女生,连男生都吹不灭,女生不就更吹不灭了吗?开始了,她一开始吹得时候火苗还得意洋洋的,到了最后,火苗像被李欣宸施了魔法一样,突然间灭了。我们都惊讶了起来。

  这个实验的道理是当漏斗大头对准火苗的时候,气流吹到外面就分散了,不容易吹灭火苗,而漏斗的小头对着火苗的时候,气流就集中在一起,很容易吹灭火苗。

  现在我恍然大悟,我一定要把这实验讲给我的小伙伴听,再给他们讲有趣的道理。

Copyright © 2019 www.guaiwe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乖乖作文 版权所有 陕ICP备2022014531号-1

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时内妥善处理。